笔记本:颅内压增高
1、缘由
1、颅腔狭小:
多见于颅骨先天性病变和畸形、颅骨异常增生症及外伤性颅骨广泛凹陷性骨折等,都可引起颅腔变小,使脑组织受压,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
2、脑血流量增加:
各种缘由引起的二氧化碳蓄积和碳酸血症;颅内各种血管成人两性疾病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瘤,脑毛细血管扩张症,丘脑下部、鞍区或脑干等处血管运动中枢附近遭到刺激后所致使的急性脑血管扩张;与各类型型的紧急高血压病等,均可致脑血容量的增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3、颅内占位性病变:
是增加颅内容积,破坏颅腔容量与颅内正常内容物容积之间稳态平衡,致使颅内压增高的容易见到缘由,颅内血肿和颅内肿瘤是最容易见到原因,颅内脓肿、颅内肉芽肿及脑寄生虫病亦不少见。致使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原因是占据不可以扩张的有限颅内空间,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移位,或破坏脑组织,致使脑水肿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4、脑脊液量增多:
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循环通路发生阻塞时,使脑脊液不可以发生置换以缓冲颅内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同时脑脊液又不断分泌,势必增加其所占据的颅腔容积而导致颅内压增高。脑脊液生成过多或脑脊液吸收降低,都会使脑脊液积聚起来,结果引起颅内压增高。
2、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重压一般均高于200mmH2O,CSF常规化验检查多正常。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发生的危险,对于临床怀疑颅内压增高,而其他检查又无阳性发现者,在无后颅窝体征或颈项强直时,可以考虑慎重进行,应在给予脱水剂后进行腰穿密闭测压为妥。
2、必要的有选择性的检查依据可能的病因选择 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免疫项目检查,有辨别诊断意义。
3、对慢性颅内高压综合征,头颅X线平片可发现蝶鞍,特别是鞍背及前、后床突骨质破坏或吸收;颅骨弥漫性稀疏变薄;脑回压迹增多和加深。
4、对于那些具备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或神经系统检查有阳性发现或临床上高度怀疑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早期行CT或MRI检查。
3、治疗
1、病因治疗 就是针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对于颅内占位或颅内血肿等应采取手术治疗;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针对颅内感染或寄生虫给予抗感染或抗寄生虫治疗等。同时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变脑缺氧及脑代谢障碍,给氧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打断引起脑水肿的恶性循环。
2、减少颅内压和抗脑水肿 常用药物:20%的甘露醇250ml迅速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速尿20~40mg,天天静脉推注2~4次,常与甘露醇交替用;甘果糖注射液250~500ml,天天静脉滴注2~3次;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2~3次/d,或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1~2次/d;20%的人血白蛋白10~20g或浓缩干血浆等大分子的胶体静脉输入;最近新药七叶皂甙钠具备类固醇激素样用途,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不紧急者,每次20~40mg,2~3次/d。如颅内压增高不紧急,也可口服50%的甘油盐水、氢氯噻嗪及氨苯蝶啶等。
若药物治疗无效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断恶化,可行脑室穿刺导流术,或实行颞肌下减压术、大骨瓣减压术等。
3、控制液体入量、预防迅速输液 天天液体入量一般限制在2000ml左右,应依据病人对脱水药物的反应、尿量多少、中心静脉压及电解质的变化等原因综合考虑液体的入量及输液速度。
4、监护病情变化 严密察看病人的主诉、意识状况、瞳孔大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条件者可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护。
5、其他 如冬眠低温治疗,可通过减少脑组织的代谢活动,降低耗氧量,预防脑水肿的发生与进步,起到减少颅内压有哪些用途。但它的成效不明显,现在已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