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指导原则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味染,与清洗-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Ⅰ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低于30%,Ⅰ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低于24小时,住院病人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依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不是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洗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面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一般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状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要紧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导致紧急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高龄或免疫缺点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洗-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
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与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因为手术部位存在很多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因为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很多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导致手术野紧急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办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味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使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类型使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使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是疗效一定、安全、用便捷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给药办法:同意清洗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假如手术时间超越3小时,或失血量大,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含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低于24小时,个别状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的清洗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同意清洗-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病人状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