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辅助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 一般用 1 :2000 OT 稀释液 0.1ML 或 PPD 制品 0.1ML。
试验办法:用皮内注射法。 将试液 OT 或 PPD 注入左前臂掌侧中、下 1/3 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 6~10MM 的皮丘。
48~72小时观测反应结果。如为阴性可渐渐增加浓度复试,一般 1 :
100 OT 仍阴性,可除外结核感染。
结果判断:应测硬结直径的毫米数,来判断:
阴性无硬结;
弱阳性结硬,平均直径在 5~9MM;
中阳性红硬,平均直径在 10~19MM;
强阳性红硬,平均直径>20MM;
最强阳性除硬结外,还有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
临床意义:
① 阳性反应:A.3 岁以下,特别是 1 岁以下未接种卡介苗小儿,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B.儿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成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可能没有活动病灶。C.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D.两年之内由阴转阳,或反应强度从原直径 <10MM 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 6MM 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或可能有活动性病灶。 E.接种卡介苗后阳性反应与自然感染反应有什么区别在于:自然感染反应较强,硬结质地较硬,颜色深红,边缘了解,直径多在 10~15MM 以上,4~5 天后仍有痕迹。 而接种卡介苗者反应较弱,硬结质地较软,浅红色,边缘不整。 直径多在 5~9MM,48 小时后完全消失。 自然感染阳性变化少,短期内反应无减弱倾向,持续多年,甚至终身。 接种卡介苗者反应有逐年递减倾向,一般 3~5 年消失。
② 阴性反应:A.未受过结核感染。B.第一次感染后 4~8 周内。C.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时,呈假阴性反应,如重症结核病、麻疹等。 D.技术误差或结核菌 素效价不足。
2.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检查:从痰、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的方法。
免疫学诊断及生物学基因诊断。
血沉:可判断病灶是不是具备活动性。
3.X线检查 因 95% 以上的人感染渠道是肺,胸片检查确定病灶的部位、范围、性质、进步和决定治疗策略等具备要紧有哪些用途,必要时进行断层或 CT 检查。
4.其他 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淋巴结组织活检、眼底镜检查、超声波检查等。